半岛官网下载一周军评:“水淹地道”能彻底击败哈马斯吗?-施洋本周,随着巴以短暂停火的结束,以色列军队又恢复了在加沙地带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从当地传出的各种新闻来看,以军的行动相比此前有了不少调整,各界对于巴以战局以及中东地区最终的走向无疑也有了新的推测。与此同时,美国海军学院网站上一名退役美军的“美国核潜艇在台海作用巨大”的言论,又将台海的水下战场再次引入了视野半岛官方网站。
经过7天的临时停火,12月1日起,以军全面恢复了在加沙地区的军事行动。哈马斯与以色列的短暂停火虽然经历了一次延长,但最终非但没有如热爱和平的人民所期望的那样“积暂时为永久”,在这一基础上达成较长时间的停火协议乃至双方休兵罢战,反而成为新一阶段全面交火前的“技术暂停”。双方都趁着这7天停火疏散平民、交换人质的同时,调整部署,休整部队,补充装备弹药,并在停火结束后围绕新的区域重新交火。
从两军发布的战报与各类开源信息的综合分析看,如果说上一阶段以军在加沙的地面行动基本完全围绕加沙城,也就是加沙北部展开的话,这一阶段以军的行动看起来就成了南北开弓,即在北部继续向加沙市区逐步攻坚,压缩哈马斯活动范围,同时出动几路部队向加沙地区南面进攻,并且一路直插南部城市汗尤尼斯市的市中心地带,采取几乎是“中心开花”的方式进攻这座加沙地区第二大的城镇。
截至目前,以军在停火后的军事行动已经进行了一周,按照以色列国防部的说法,在这一阶段以军批准发布了超过23条讣告。尽管批准发布的讣告数量本身与以军在这一阶段军事行动的真实伤亡情况向来存在出入,难以准确表现其作战所遭遇的伤亡,但从讣告来源的作战部队情况,多少能推断以军在这一阶段投入的作战部队规模。
根据讣告显示,以军目前确定投入作战的部队与前一阶段还是有很大的继承性:第36师的第7装甲旅、第188装甲旅、第1步兵旅、第6预备役步兵旅;第98伞兵师的第35伞兵旅、第55伞兵旅、第89突击旅、第551预备役伞兵旅;第143师(即“加沙”师)的第261步兵旅;第162师的第401装甲旅、第933步兵旅、第215炮兵旅;第252师的第14预备役装甲旅;马格兰突击部队等部队在战斗中出现了人员阵亡,表明上述5个师和马格兰突击部队等至少14个旅级部队在新一阶段的加沙地区作战中投入战斗。
对比上一阶段围攻加沙城,即加沙北部地区时的以军作战序列,当下以军依然是以常备军部队作为作战主力,同时将这些师里下辖的预备役旅动员后作为补充力量投入战斗。这表明在7天的停火时间里,以军不仅对这几个师的部队进行了休整补充和重新部署,还在建制内增加了动员后的预备役旅部队。
同时,原本承担加沙地区监视任务的第143师的两个领土旅没有出现新的讣告,有可能是上述两支部队在前期的“阿克萨洪水”和前几阶段作战中伤亡较多且对士气造成了较大影响,转而进入休整和承担后方警戒活动。
伴随着几个预备役旅成建制投入战斗的,是以色列一系列曾经熟悉的“老装备”露面的频率显著增多。在本次战争初期,以军除了加沙师一些用于日常巡逻的“梅卡瓦2”主战坦克有些让跌眼镜之外,其几个常备旅的一线装备绝大多数都是各种细微改进的“梅卡瓦4”主战坦克和“雌虎”重型装甲车,以及搭配作战的装甲推土机、装甲挖掘机和装甲工程车等。而在停火后以军发布的各类军事行动的照片中,两种在2010年前后里更为常见的以军装备“梅卡瓦3”主战坦克和“阿奇扎里特”重型装甲车在其中露面的几率陡然增加。
考虑到此次哈马斯发布了大量武装人员攻击以军坦克装甲车辆得手的视频画面,却几乎没有在以军进入加沙后拍到这些重型装甲车辆彻底损毁的照片,这显然是启封后投入战场的库存车相比证明了以军在加沙军事行动大量损失装甲车辆,以至于要启封老装备来填补编制,体现了以军第一批征召的预备役旅级部队已经完成编组,开始成建制投入战场的说法似乎更为可信。
12月2日正在集结的一支以军装甲部队,除了打头的“梅卡瓦4”和指挥车,后续的都是“梅卡瓦3”坦克。
利用停火期实现军事力量的补充重新部署在中东不是什么新鲜事,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就证明以色列是这一领域的行家里手。而在所谓“适应战场”这一传统的以色列建军深化领域,以军虽然交出的答卷看起来一塌糊涂,但也多少做了一些努力。以军正在通过制式和非制式两种方式为其坦克装甲车辆,尤其那些旧型号安装类似于民用车360度环绕影像的车内观测系统,以尽可能地改善以军机械化步兵和装甲兵在车内的视野,对哈马斯武装利用地道展开的“反坦克体操”有一定的预警和应对。
至于令以军颇为头疼的大规模地道系统,它们也继续采用了在加沙北部地区采用的损招:从已经发现的地道口中向内灌入海水,试图利用地道自身的网络特性,让其全部失去作用。由于加沙市区平均海拔只有大约14米,因此虽然一些较高地势的地方的地道可能会有通海口,将海水排回大海,但一些据称挖掘深度达到80米的深处地道很可能会受到这种战术的影响。大量海水灌入地下必然会导致地下水被污染和土壤盐碱化,但对于正在对加沙进行无差别轰炸,甚至还被人指责大规模“杀良冒哈”的以色列国防军而言,显然不是它们现阶段需要顾忌的。
面对以军步步深入的地面攻势,哈马斯武装力量虽然也有针对性的部署和补充,但加沙地区与以色列在根本军事实力上的巨大差距实在不是依靠加沙区域内的左支右绌能够扭转的。哈马斯在前期“阿克萨洪水”行动中投入了大量的军事资源,派出了大量武装人员突入以色列,并向以色列境内发射了上万发的火箭弹;在加沙北部袭扰以军入侵的地面行动中,又有大批哈马斯武装人员以反坦克小组的形式,向以军倾泻了海量的“亚辛-105”火箭弹和各种弹药。
而随着以军对加沙城和加沙北部地区的全面合围,原本就储备和后续输送到加沙北部的大量武装人员大部分也失去了南下渠道,因此当以军向南加沙地区的汗尤尼斯市发动攻击时,尽管各方的新闻稿都是“以军与哈马斯爆发激战”,但从以军几支攻击部队劈入城内,而不是如加沙城方向分片蚕食的战法来看,至少以军认为自己不会遭遇此地哈马斯的围歼,它们的行动至少在目前依旧奏效。
然而战斗至此,外界对于加沙地带发生的一切,很多时候已经从痛心疾首演化成了无可奈何。原本加沙地区就人口拥挤,而在以军轰炸和入侵北部加沙地区前后,又有数以十万计的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逃亡加沙南部,随着以军攻入加沙南部,大量难民只能继续向埃及边境方向的角落,或者所谓的“国际人道主义安全区”Al-Mawasi拥挤聚集;加上持续数月的封锁,加沙地带的难民正处于缺衣少食,流离失所的境地。人道主义灾难在加沙不是即将发生,而是正在发生。
12月8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的敦促下,安理会召开巴以局势紧急会议。当天下午,安理会对由阿联酋提交并得到近100个国家支持的要求在加沙地带立即实现人道停火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草案获得13票赞成,美国投了反对票,英国投了弃权票。由于常任理事国美国行使了否决权,草案未能通过。
至于以军,则继续在加沙地区开展类似“治安肃正”的军事行动,试图将加沙地区的平民与哈马斯隔离开来,彻底消灭反以武装。
本月,美国海军学院的“美国海上力量计划”专题刊载了美国海军退役海军上校威廉·托蒂题为《没有(更多)潜艇你就无法获胜》的文章。只要知晓这位作者主要的舰艇指挥经历就是曾在1997-1999年当过“印第安纳波利斯”号核潜艇的艇长和2003-2004年指挥过6艘“洛杉矶”级核潜艇的潜艇中队,再参看标题,就不难猜想这位上校的文章主旨是“美军潜艇顶呱呱,台海海战全靠它”。
文章内容也的确如此,托蒂一方面罗列了台海作战对于美军干预而言不利的部分,包括距离中国近而美国劳师袭远,中国的造船能力远胜于美国,使用航母和水面舰队“明显且具有挑衅性”等,一方面强调美军的核潜艇极为适合对中国的打击行动。他认为,潜艇是少数能够渗透到中国宣布的禁区内的部队之一,且使用鱼雷在海峡内进行反舰任务隐身性好且安全性高,加上美国海空军的战机可能会忙于海空作战的其他任务,因此只有潜艇被派遣用于反舰作战。
托蒂设想美国海军在台海区域一开始部署了4艘核潜艇,在军事行动发起后的两个半月里,美军从包括关岛、珍珠港、班戈、圣迭戈等西海岸海军基地以及大西洋方向调遣10艘核潜艇(8艘攻击型核潜艇和2艘巡航导弹核潜艇)支援台海。他设想大量的浅水混响使得解放军海军在海峡的主动声纳使用效果不佳,产生了许多虚假目标,导致解放军反潜战响应饱和。高水平的背景噪声也使得对核潜艇进行被动声呐探测变得不可能。
托蒂自信地预计美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在两周时间内报告击沉了53艘解放军舰船,包括中国3艘航母中的2艘,以及4艘两栖攻击舰中的2艘。而美国海军只在3周的时间里“偶然”损失2艘攻击型核潜艇。在他的设想里,美国海军的核潜艇反舰作战是如此高效,以至于美国现在最核心的工作是要为海军增加大把预算,用于大量生产和储存重型反舰鱼雷。
至于鱼雷的装填补充,这位老上校天真地认为只要在距离中国沿海3000公里的地方补弹就高枕无忧了。
威廉·托蒂海军上校似乎是一位非常熟悉美国海军潜艇作战历史的军官,他所假想的台海作战在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海军潜艇部队在几种不同环境下进行作战的杂糅:
从各个方向派出潜艇驰援台海颇似太平洋作战初期美国海军潜艇部队的状况;而长途奔袭,在穿越解放军反潜区域后大开杀戒则几乎就是上世纪80年代美国海军部长莱曼要求美国核潜艇穿越苏军警戒区,进入苏联“堡垒海域”猎杀苏军战略弹道导弹核潜艇战术的翻版;至于中国海军反潜菜如鸡,美国潜艇攻击解放军航母、两栖攻击舰以及其他舰船如探囊取物的情节,想来他也很熟悉二战后期美国潜艇欺负日本联合舰队,连续击沉日本海军多艘航母和战列舰的“光辉历史”。尽管这一样样设定都有历史原型,但如此大胆地刻舟求剑确实可算过分自信的某种体现。
抛开托蒂在文中的设定不谈,美国海军攻击型核潜艇部队的确是当代世界上规模最大,同时综合作战能力最强的水下作战力量。美国的核潜艇普遍具有自持力强、水下航速高、水下安静性好、水声设备先进、艇载武器先进、打击范围广、载弹量大等诸多优点。
中国海军在反潜作战领域也的确处于相对短板,有着不少历史欠账,即使海军大发展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还清:我军的两型主力反潜舰054A型和056A型护卫舰都是全柴动力舰,最高航速上不足30节,不便于在反潜作战中抢占有利阵位,柴油动力的低频震动也会对舰上水声探测造成一些问题;现役反潜直升机梯队处于替换交接期,直-20海军反潜型还未大批量装备,此前作为反潜直升机主力的卡-28已经开始退役,而直-9系列反潜机和直-8系列反潜机则是一个太小无法同时满足搭载全套搜潜、攻潜设备和在足够远距离执行足够长时间的双重要求,另一个则是太大以至于驱护舰的飞行甲板和机库都难以承载;固定翼反潜机虽然解决了有无问题,但反潜机远程反潜巡逻的战法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机群规模也远不如美国冷战巅峰期水平;本国攻击型核潜艇在性能和数量上都与美国有相当的差距……
但托蒂在文章里的想定却让美国的核潜艇扮演起了“孤胆英雄”——美国的海空军其他力量都不适合参与作战,只剩下潜艇独自出击还能大获全胜,这就有点看日本漫画书《沉默的舰队》上头的感觉了。
作为海军的一种武器,潜艇在舰队的支持下能够发挥极为巨大作用,但与此同时,单纯依靠潜艇作为唯一的作战武器,其结局必然是陷入对手海空联合绞杀而难以逃脱。无论是二战中后期大造潜艇的纳粹德国海军,还是冷战期间试图依靠大规模核潜艇在核威慑美国的同时摧毁美国航母编队、切断大西洋运输的苏联海军,畸形偏科、片面重视潜艇的技术路线都导致了其潜艇在孤立无援的环境下独立作战,而这时的潜艇即便性能再好,也不可能丝毫不露破绽。就像隐身战机如果仗着自己的隐身性能,不依赖于空中作战体系而单枪匹马前来挑战,其结果也不会比重围之中的潜艇好到哪儿去。
从某种角度上说,中国海军和军事力量的长期建设,已经让拥有世界第一大海军的美国开始讨论只依赖潜艇作战这种被19世纪英国人视为“卑鄙”的战法,虽然多少有些挑战性,但本身就可以被看做是中国国防建设的一个巨大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