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挖掘机出故障 工兵火速3D打印部件修好(图)本报讯 特约记者姜玉坤、郭克鑫报道:“挖掘机出现故障,请求火速抢修!”4月19日,一场实兵演练中,第40集团军某工兵团道桥连刚刚展开急造军路作业就遭遇意外。
“石子卷入风扇,把水箱打漏了。”紧急关头,修理连四级军士长王玉明带着一台3D打印机赶到。记者在现场看到:王玉明迅速测量水箱“伤口”,随即根据数据制作三维模型……很快,3D打印机“吐”出一个方形塞子。他将塞子稍加打磨,便严丝合缝地堵住了水箱漏处,挖掘机重新投入作业。
3D打印机走进演兵场,源自王玉明的创新思维。近年来半岛官网,演习场上,团里时常出现“坏了一个零件影响一场演习”的尴尬。作为维修骨干,王玉明看到电视上利用3D打印机制作器官模型的新闻,不禁心中联想:能不能引入3D打印机,演习场上“啥坏了打印啥”,提升野战条件下装备抢修效率?
听了王玉明的想法,团长李莹很支持,立即找来装备部门人员论证,随即买来3D打印机,并运用到战场装备抢修实践中。
“3D打印机看似简单,其中学问可不小。”李团长介绍,3D打印机初上演兵场遇到了一连串尴尬。起初,因对软件操作不熟练,制作一个复杂的三维模型需要几个小时;对材质的选择难掌握,经常因为硬度、韧性等性能不足,制作的零件刚换上又坏了。经过3个多月反复摸索,该团才掌握利用3D打印机制作各种零部件的技术。
王玉明告诉记者,为提高零部件三维模型的制作速度,他们建起包含齿轮、卷盘等8类150多个零配件的三维模型数据库。有了这个数据库,制作零部件时只需调出相应的模型数据便可直接打印。
“制作的零部件能否耐用,原材料的选择尤为关键。”王玉明告诉记者,这种3D打印机使用聚乳酸塑料和掺加铁、铝、铜等金属元素的多种复合聚乳酸塑料,可根据零部件的强度需求选择原材料。为了确保材质选择准确,他们将全团数十种工程装备的零部件列出清单,反复试验论证,逐个标注所需的材料以及掺加金属粉的比例。
此次演练,3D打印机先后6次派上用场,大大提升了野战抢修效率。团领导说,3D打印技术运用于装备抢修,还有很多领域需要探索,下一步他们计划探索利用树脂、金属等材料打印高精度的复杂零部件,使这一技术在装备维修领域得到更广泛应用。
当前,信息化浪潮迎面袭来,军民技术已经进入“通融共生时代”,军用与民用的界限越来越模糊,许多民用技术只需加以改进就能达到军用目的。某手机软件成为英军狙击手的“秘密法宝”,电子音乐播放器成为驻阿美军的“反恐利器”……前段时间,媒体不断爆出外军在战场上“民技军用”的成功范例。
纵观世界各国,将先进的民用技术、产品和服务用于国防和军队信息化建设,早已不鲜见。有关军事专家估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发展信息化武器装备采用的高新技术中,纯军事技术所占比例不足15%,而军民通用技术占到85%以上。
我国明确提出建设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军民融合战略,需要用“更新更勇敢的头脑”打破固有思维,善于运用“拿来主义”,第一时间将市场上现成的先进技术、成果引入军营,既能节省研制成本,又能加速我军信息化建设进程。
当然,“拿来主义”不是简单的生搬硬套,而是一个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过程。我们一定要记住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中的那句话:“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