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官网下载多位院士领衔重磅综述丨交叉与前沿专栏(创刊70周年纪念专辑)本专栏包含交叉与前沿相关的综述文章共7篇,内容覆盖论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现状与发展、液压元件及系统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思考、非道路移动装备高能效电驱液传技术新进展、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自动铺放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精密装配的内涵、技术体系和发展趋势、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及前沿热点和机械产品多变量相依退化建模方法研究综述。论文作者均为国内领域著名专家学者团队,包括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段宝岩院士、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焦宗夏院士、太原理工大学权龙教授、浙江大学柯映林教授、北京理工大学刘检华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杰教授和浙江理工大学陈文华教授等。
引用格式:许万业, 段宝岩. 论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技术现状与发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338-356.
系统论述了高性能电子装备机电一体化设计的机电分离、机电综合、机电耦合等发展阶段,阐释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各个阶段的特征与内涵,以及鲜明的代际演进关系,并结合典型案例,论述了电子装备多场耦合模型的建立与求解问题,揭示了非线性机械结构因素对电子装备电性能的影响规律;
详细介绍了反射面天线和平板裂缝天线的机电两场耦合模型,以及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机电热三场耦合理论模型,并阐述了降温曲线、焊料、工装方式对大型机载平板裂缝天线结构性能与电性能的影响机理,以及有源相控阵天线基础支撑面、离散阵元面、拼接共形面引入的阵面误差对电性能的影响机理;
在电子装备机电之间强耦合的发展趋势下,急需深入研究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模型与影响机理,探索耦合设计方法,迎接并应对高性能电子装备极端频率、极端环境等新需求带来的新挑战。
段宝岩,电子机械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全国天线系统产业联盟主席,《电子机械工程》编委会主任、工程院旗舰刊物《Engineering》学科主编。长期从事电子机械工程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理论与关键技术的研究,开辟了我国电子装备机电耦合研究的新领域。系统地建立了电子装备电磁场、结构位移场、温度场之间的场耦合理论模型,揭示了机械结构因素对电性能的影响机理,提出了基于场耦合理论模型与影响机理的机电耦合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探月、神舟飞船、主力战舰、逐日工程、中国天眼(FAST)等国家重大工程中。以第一完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入选2009年度科学中国人,获何梁何利科技成果奖、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奖、钱学森杰出贡献奖等荣誉称号。
许万业,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IEEE Senior Member,主要研究方向为天线与天线罩系统机电热集成分析与设计。主持国家/省自然科学基金、基础加强计划重点项目专题、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等项目,以第1作者在IEEE TAP、IEEE AWPL、机械工程学报等国内外知名期刊上发表论文19篇,其中中科院一/二区12篇、国内一级学报2篇,以第1发明人授权发明专利9项。获中国电子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8)、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7)、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担任IEEE TAP、AIAA Journal、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等期刊审稿人。
引用格式:焦宗夏, 吴帅, 李洋, 张超, 靳红涛, 舒圣, 位仁磊, 李仁洁, 王易, 张昊园, 张亚东. 液压元件及系统智能化发展现状及趋势思考[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357-384.
从智能感知、智能调控与智能运维三方面阐述了智能液压内涵,体现在提升液压系统在复杂任务中的执行能力,在液压元件和系统中集成先进的传感器、和通讯模块,接入泛在互联的工业网络空间中,采用信息融合、智能控制和诊断预测等算法,实现对液压元件与系统的原位感知、自适应调控和预测性维护,对全面提升装备效率、性能、可靠性、功率密度意义重大。分析了智能液压系统的演进历程,总结了液压系统如何与电气、电子、通信、计算机等技术相结合,从机械助力发展到自动控制和数字化集成,进而演进到智能化阶段;
指出了智能液压技术存在的挑战与关键技术,在总结原位测量、虚拟传感为代表的感知技术,轴、学习控制算法、数字阀控为代表的控制技术,以及故障诊断、预测与维护等运维技术基础上,认为智能液压应该发展更集成的感知技术、更高适应性和自主性的控制算法,更可靠的运维策略,与机器学习等先进人工智能技术结合,基于云-边-端多级计算能力,无缝融入新一代工业互联网,实现全面感知、增强自适应控制、故障预测及人工自愈等,可应对复杂多变的工况与环境,使液压系统作为智能执行终端,满足装备网络化、智能化,无人化需求,并为数字孪生、具身智能等先进技术提供支撑。
焦宗夏,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973首席科学家,“飞行器流体动力控制与操纵”长江学者创新团队带头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0多年一直在科研一线,从事电液伺服控制、液压基础件、液压减振降噪等理论与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研究等。在电液控制理论、核心基础件等方面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系统解决了高可靠液压、伺服作动、高安全制动与飞行器试验等难题。主持承担了多项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航空基金、国家大型工程与国际合作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一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航空学会科技一等奖1项(均排1)。第一授权发明专利87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专著2本,发表论文300多篇,其中SCI论文141篇,他引3000多次,连续4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
吴帅,博士,副研究员/博导,长期从事电液伺服元件和系统方面的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各1项,04重大专项课题1项,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国家973课题1项。先后开展了高性能机载电液伺服元件、离散数字液压、智能液压系统控制等研究。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第一/通讯作者14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得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自然科学进步奖一等奖1项。
李洋,博士,前沿科学技术创新研究院助理研究员。2015年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获机械电子工程博士学位,主要从事复杂机电系统优化设计与能量管理技术研究。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重点研发、国家973等多个重大项目,博士论文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上银优博”奖,发表高水平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获中国航空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获国防科技一等奖1项。
张超,博士,副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可靠性理论与可靠性试验、液压系统故障诊断与寿命预测、机电系统流体密封技术等领域。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靳红涛,博士,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航空机电、液压伺服、智能等领域。先后担任多个国家型号项目的主任设计师,主持千万元以上重大项目4项。研制的智能刹车、直接驱动伺服作动器(DDA)、直接驱动伺服阀(DDV)、电静液作动器(EHA)等多项技术成果应用于新型飞机上。发表论文20余篇,授权专利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
引用格式:权龙, 闫志鑫, 章硕峰, 杨雨鑫, 葛磊, 李泽鹏. 非道路移动装备高能效电驱液传技术新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385-400.
阐述了电动化背景下,高能效液压系统是破解工程机械电动化技术瓶颈的最关键和核心所在,分析和论述了数字变排量泵技术、离散数字液压阀技术、浮杯泵技术,国际上三种显著提升液压系统能效的方法、研究进展、应用效果;
介绍了数字变排量泵技术及系统构型原理,分析了DDP泵在工程机械领域研究进展、应用效果和应用现状,丹佛斯研发了采用联动阀进行动态流量分配的数字变排量液压挖掘机,燃油消耗降低30%以上;
介绍了离散型液压阀控数字液压缸技术,分析了离散型数字阀原理和构型,列举了数字阀控数字缸系统研究现状和应用效果,沃尔沃研发了采用数字阀和数字液压缸结合高低压共轨的30t挖掘机系统,能量回收效率可达80%;
阐述了变转速浮杯泵及其系统构型,分析了浮杯泵基本原理、研究进展和产业化进展,介绍了多执行器分布式控制回路构型;
从驱传控一体化融合角度,团队提出了电液双动力融合协同的重载直线执行器原理,通过液压放大电气动力协同高能效高性能电机械直线执行器驱动重型机械臂,设计了动力放大双动力协同控制策略,并将其用于多执行器系统,可将整机能效由原机不足14%提升至57%。
权龙,太原理工大学教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第七届副主任委员,中国工程机械学会理事会理事、挖掘机分会副理事长,山西省机械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山西省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爱思唯尔2021和2022年高被引学者。近年来,围绕机电装备的智能控制、低碳绿色和工业强基目标,持续创新攻关,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与企业合作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国家国际科技合作重大专项1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在国内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在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发表论文71篇,SCI收录1区Top期刊论文20篇,授权发明专利120余项,其中美国发明专利3项。
葛磊,太原理工大学副研究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流体传动与控制分会委员、国家标准液压传动和控制TC3/SC1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力学学会流控专委会青年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电驱工程装备高效电液控制系统、复杂机电装备数字孪生系统、新型电液元件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中国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山西省教学成果一等奖、上银优秀机械博士学位论文奖银奖、《机械工程学报》优秀审稿人、优秀作者和青年杰出论文等荣誉。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一作及通讯发表SCI收录 1区Top期刊论文3篇、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版5篇,授权发明专利48项。
引用格式:柯映林, 曲巍崴, 李江雄, 程亮, 柯臻铮, 吴剑波, 祝建彬, 杨迪, 杨倩, 蔡志嘉, 王青, 朱伟东, 董辉跃, 徐强, 俞慈君, 王庆涛, 倪佐僖. 碳纤维复合材料结构件自动铺放技术与装备研究进展[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401-435.
从高端复合材料结构件制造入手,以大尺寸双曲度飞机壁板和大曲率异形回转体进气道两类典型结构件为代表,重点分析了复杂几何特征和铺层设计策略,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探讨了自动铺放制造中的关键技术难题和技术发展方向;
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技术体系庞大、软件-硬件-工艺关联关系复杂,重点从复合材料铺放技术、铺丝设备研发和应用技术以及自动铺放规划软件系统三个方面论述了复合材料铺放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强调了复合材料结构件设计制造过程中的集成优化,指出当前设计阶段无法充分考虑制造约束影响,导致技术指标无法同时满足的问题。因此,构建一套铺放工艺规划-铺放性能建模-设计校核优化的集成系统对提高设计部门决策效率和复合材料整体应用水平至关重要。
柯映林,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面向国家战略需求,研发飞机数字化装配系列高端装备和系统,创建我国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体系,在我国飞机制造全行业取得大规模应用,支撑运20、歼20、歼15、C919等15个重点型号研制和批量生产。近5年,针对自动铺丝技术卡脖子难题,突破复合材料丝束高速铺放过程动态稳定控制技术,研制了系列化自动铺丝装备,实现我国新一代重点型号和宽体客机核心制造装备国产化。获2013年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7年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0年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年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出版专著《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及装备》等3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96项,发表SCI论文183篇。创建航空制造技术与高端装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担任军科委创新特区重点项目首席科学家、《机械工程学报》编委、中国兵器工业科技委顾问。
曲巍崴,浙江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飞机自动化装配高端装备研发、复合材料自动铺放成型关键技术研究及软件系统开发。近5年,主持国防科技创新特区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重点型号项目20余项。2017年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2021年获浙江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2022年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出版专著《飞机数字化装配技术及装备》(科学出版社),在Composite Structur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Assembly Automation、航空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6项,美国专利5项。担任复材结构制造工艺与装备专业委员会委员、多个国际学术期刊审稿人。培养硕士研究生近30人,博士研究生10人。
李江雄,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空天海高端装备智能装配及高端复合材料设计制造。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基金、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重点型号工程项目、省部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0余项,其中经费超过1000万元项目17项。在IEEE Transactions on Ultrasonicsferroelectrics and Frequency Control、Assembly Automation、机械工程学报、航空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SCI论文10余篇、EI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获软件著作权10多项。获国家科技发明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其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2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18人。
王青,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飞机装配,智能化装配工厂,复合材料结构制造等。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创新特区重点项目子课题、重点型号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等20余项研究课题,成果已成功应用于我国新一代飞机的研制及批量生产。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ciences、Composite Structures、Measurement Science and Technology、Measurement、机械工程学报、航空学报等国内外核心杂志上发表SCI/EI论文6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获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
程亮,浙江大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数字化装配协调理论及方法、数字化装配软件架构及系统集成、高性能复合材料构件成型制造技术及装备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了浙江省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青年人才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作为主要人员先后参与了数字化装配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科技厅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在《Assembly Automation》、《Industrial Robot》、《Journal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等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中国机械工业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浙江省教育成果奖一等奖1项。
引用格式:刘检华, 夏焕雄, 巩浩, 刘少丽, 庄存波, 敖晓辉. 精密装配的内涵、技术体系和发展趋势[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436-450.
分析了精密装配的技术特征和尺度效应,综述了精密装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介观尺度的精密装配理论与方法框架,总结提炼了精密装配的界面问题、跨尺度问题、不确定性问题等三个基础问题;
提出了涵盖装配连接技术、装配精度分析、装配性能稳定性分析与调控、装配不确定性分析与优化、装配工艺与装备、装配数字孪生、装配测量与测试等七个方面的精密装配研究体系;
指出精密装配研究需要从几何、材料、装配、使役等多个维度分析装配性能形成、演变与调控机理,集成化、微/纳化和智能化是精密装配未来发展方向。
刘检华,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国家高层次领军人才和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北京理工大学机械与车辆学院,北理工唐山院智能制造中心主任,河北省智能装配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智能制造、精密装配与检测方向的研究,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装备预先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期刊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1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0余项,获批软件著作权3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等省部级科技奖励6项。
夏焕雄,北京理工大学长聘副教授、特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机械与车辆学院数字化制造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高性能装配、胶粘连接、以及多场耦合建模仿真等方向的研究。曾获第六届上银优秀机械博士论文奖、中国数字仿真技术青年科技奖,入选北京市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北京理工大学小米青年学者。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73领域基金项目、以及多项国防基础科研项目课题等。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30余篇、EI论文1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生产工程分会(精密装配)委员、中国图学学会智能工厂专委会委员、中国图学学会数字孪生专委会委员、北京粘接学会理事,《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学报》青年编委。
巩浩,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第八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从事高可靠紧固连接、高性能装配和智能装配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航空科学基金、重点实验室基金等项目。曾获上银机械工程优秀博士论文奖半岛官方网站、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7/15)和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以第一/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担任期刊《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机械工程学报》和《中国表面工程》青年编委。
刘少丽,北京理工大学副教授、河北省智能装配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高端装备制造过程中的非接触式精密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基础科研、民用航天课题等项目,发表论文4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0余件,获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机械联合会技术发明一等奖、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国防科技进步二等奖。
庄存波,北京理工大学副研究员,机械与车辆学院制造工程系副主任,入选第九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主要从事与复杂产品装配过程管控和数字孪生相关的方法和技术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和面上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防基础科研分承研等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论文40余篇,ESI高被引论文2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30余项。
敖晓辉,北京理工大学助理研究员,河北省智能装配与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主要从事高端装备智能装配与检测、特种金属与合金智能成形、增材制造等技术的仿真与优化方法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防基础科研等多项国家级项目。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SCI/EI收录期刊论文1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
引用格式:张赫, 范志斌, 李海铭, 白明, 刘孟尧, 杨嘉辉, 赵杰. 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研究进展及前沿热点[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451-469.
受眼球内部空间狭小、眼组织精细且脆弱等原因,传统玻璃体视网膜手术面临诸多难点,本文分析了显微手术机器人辅助眼底手术的优势;根据操作方式不同,从机器人构型、临床进展、操作方式等方面分类介绍了玻璃体视网膜显微手术机器人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不同操作方式的优劣;
以视网膜血管插管手术为例,总结典型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手术流程,提出了玻璃体视网膜机器人设计的基本要求,对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机器人远心机构、震颤抑制与微力感知等共性技术进行总结与分析;
介绍并分析眼组织生物力学建模、术中多模态信息融合辅助技术、显微影像与OCT引导技术、多臂协作控制技术与共享控制技术等当前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机器人前沿热点,并展望其未来发展趋势。
赵杰,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先进制造学部委员,“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总体论证组组长,“十二五”国家“863计划”先进制造领域智能机器人主题专家组组长。主要从事极端环境服役机器人、机器人化机电一体装备等领域的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集成项目/重点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科研项目40余项。发表SCI、EI 论文3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00余项,出版著作2部,获省部级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航天部二等奖3项。
张赫,哈尔滨工业大学机器人技术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LCSR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哈尔滨工业大学智慧医疗装备技术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眼科显微手术机器人、经自然腔道的手术机器人、两栖移动机器人等领域研究工作;承担国家、省部级项目20余项;获得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特等奖1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以第一及通讯作者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botics Research、Soft Robotics、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IEEE-ASME Transactions on Mechatronics、Advanced Intelligent Systems等期刊发表学术成果,授权国家发明专利40余项。
引用格式:孔雪峰, 潘骏, 钱萍, 魏义敏, 陈文华. 机械产品多变量相依退化建模方法研究综述[J]. 机械工程学报, 2023, 59(20): 470-488.
面向复杂机械产品可靠性评估与剩余寿命预测需求,针对基于多变量退化数据开展产品健康状态刻画时,变量间存在随机相依性影响多变量退化过程的有效建模问题,对多变量相依退化建模方法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应用研究进行了系统综述;
梳理了三种常见多变量相依退化建模方法的基本原理,包括基于退化联合分布方法、基于退化率相互作用方法、基于随机过程叠加方法,并介绍了国内外在多变量相依退化模型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及扩展应用研究;
提炼了现阶段多变量相依退化建模方法面临的重难点问题,并对多变量相依退化建模方法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陈文华,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原副校长,校学术委员会主任,校科学技术协会主席,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可靠性工程分会主任委员,装备发展部可靠性系统工程技术专业组成员。浙江省“万人计划”杰出人才,省级特聘教授(钱江学者)。主要从事机电产品可靠性设计、加速试验、寿命预测和安全评估等方面的基础研究与工程应用,发表期刊论文200余篇,获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8项。
潘骏,浙江理工大学教授,启新学院副院长,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测试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副总干事,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可靠性工程分会常务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系统可靠性分会常务委员。浙江省“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主要从事机电产品加速退化试验设计、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在《机械工程学报》等学术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主编出版教材1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
钱萍,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委员,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省国防科技工业协会专家库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产品可靠性试验设计、分析与评价。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总装装备预研基金项目、国防技术基础科研项目、863计划项目等18项。获国防科技进步奖、浙江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等5项,发表期刊论文4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26项。
魏义敏,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机电产品可靠性分析与试验、故障诊断、预测及健康管理。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基金、省公益计划等科研项目,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基金项目重点项目、省级重点项目、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等10余项。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特种设备检验协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发表期刊论文20余篇,申报或授权发明专利30余项,出版教材2本(浙江省十四五新工科教材1本),主持省一流国际化本科课程一门。
孔雪峰,浙江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浙江省机械工程学会可靠性工程分会理事兼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系统可靠性分析、系统剩余寿命预测与健康管理,获省部级二等奖1项,在《机械工程学报》、Mechanical Systems and Signal Processing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JME学院是由《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2018年创建,以关注、陪伴青年学者成长为宗旨,努力探索学术传播服务新模式。首任院长是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监事会监事长、《机械工程学报》中英文两刊主编宋天虎。
有一种合作叫做真诚,有一种发展可以无限,有一种伙伴可以互利共赢,愿我们合作起来流连忘返,发展起来前景可观。关于论文推荐、团队介绍、图书出版、学术直播、招聘信息、会议推广等,请与我们联系。
感谢关注我们!我们《机械工程学报》编辑部将努力为您打造一个有态度、有深度、有温度的学术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