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十年飞速发展中国造挖掘机将美日韩系拉下神坛如今,我国挖掘机行业异常的火爆,年销量近20万台的成绩完胜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疫情后的一两年里,挖掘机几乎卖断了货,国产挖掘机中的三一,徐工,柳工即使涨价也是供不应求,而2021-2022年挖掘机出口销量更是节节攀升,成为机械行业对外贸易的一杆大旗。
然而在30年前国产和进口挖掘机却像两重天,几乎无人问津国产挖掘机。大家宁可买进口过来的二手挖掘机,也不买国产新机。
上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在苏联的支援下就开始研究挖掘机技术,出现了像抚顺挖掘机厂, 长江液压挖掘机,上海建筑机械厂等这样的有实力的公司。
当年参与引进和测绘仿制的这几家公司最终的达到的技术水平还是很高的,在那个时代我国的挖掘机技术几乎和日本的液压挖掘机同一个水平。
但经历了十年后,我国挖掘机技术几乎停摆了十年,到了70年代末,我们发现我国挖掘机技术已经远远落后于国家。
所以,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又开启了第二轮技术引进,与第一阶段的技术引进不同的是,这次除了考察欧美企业外还考察了日资企业,并且国内市场更加开放,很多外资企业纷纷来中国建工厂。
从1979年开始的挖掘机行业的技术引进,先后有十几家企业参与,引进了国外包括利勃海尔,小松,德玛克,O&K,P&H等龙头企业在内的近20种产品,几乎覆盖了挖掘机从小到大的全系列产品。
但是,上海建筑机械厂的技术引进因我方缺乏经验,不是非常成功,我方吃了点亏,德国的技术支持不彻底,很多更深层次的设计原理,测试方法都没有引进进来,而且大部分零部件也是德国原装进口,上海建筑机械厂相当于利勃海尔的代工厂,利勃海尔还赚取了大量的技术引进费用和销售提成。
于是,国家层面联合了贵阳矿山机械厂,合肥矿山机械厂,北京建筑机械厂,长江液压挖掘机厂四家企业,分工合作引进利勃海尔和O&K两家公司技术。
进入90年代,我国对挖掘机的需求数量明显上升,而老牌的挖掘机生产企业产量无法满足国内市场需求。
同时国外挖掘机液压系统进一步向高压发展,普遍地应用微电子技术,以致前一阶段引进的利勃海尔挖掘机技术显得落后了,于是有关企业又进行了第三轮挖掘机技术引进。
这一次,各厂家将目光锁定在了更先进的日本小松公司的挖掘机,参与的企业主要有山推,黄河,临工,以及江西长林机械厂等,联合引进了PC100 、PC120 、PC200 、PC220 、PC300 、PC400
挖掘机的技术引进和汽车行业的技术引进类似,都是以市场换技术,我们在引进国外工程机械技术的同时也对外资开放了市场,许多外资品牌纷纷在国内合资建厂。
不过技术引进不是,我们通过了三轮的技术引进,以及自改革开放后的近20年的发展后,突然发现我们本土国产挖掘机不进反退。
但是,外资品牌占到93%,国产品牌挖掘机只有不到7%的市场份额,销量最大的柳工挖掘机的销量为56台,其他品牌企业销售业绩也是惨不忍睹。
几十家历经几十年,耗资几十亿,上万人参与的挖掘机技术引进工作,最终的结果惨不忍睹,老字辈的挖掘机企业不但没有占住市场,反而在外资的侵蚀下,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据说,90年代时,市场上争先恐后地抢购走私过来的二手挖机,甚至在国内用了十几年的三手挖机都比国产新机抢手。
直到进入新千年,随着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机制逐步完善,一些有作为的实干派企业和企业家开始埋头苦干,自力更生闯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
柳工虽然在1992年就已经与天津工程机械研究所合作开发40吨挖掘机WY40,但是和厂家一样在90年代柳工的挖掘机发展的并不理想。
柳工并没有放弃制造挖掘机的信念,引用时任柳工总裁的曾光安的一句话:“柳工宁可少做一万台装载机,也要把挖掘机做好。”
得益于高层的远瞩,柳工在2001年收购柳州康达机械,正式成立了柳工挖掘机厂,再次将挖掘机生产制造的重任担负于肩,开始了柳工挖掘机的量产化。同年,柳工实现挖掘机产销102台。
之后的几年是柳工对挖掘机的的研发的探索期,柳工的工程师们埋头苦干,对挖掘机的设计和制造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但是刚刚有点起色的柳工挖掘机遇到了多方面的阻力,有来自内部的质疑: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市场产出并不理想,也有来自外部的阻力,外资品牌不会任由国内品牌挖掘机自由发展,多家外资品牌寻求合并,希望与柳工合资或者收购柳工挖掘机业务。
面对,危机,甚至威胁,柳工也曾差点跌倒,但是骨子里的务实精神拉了柳工一把,挺过难关后到了2010年柳工挖掘机完成5500的惊人销售数字数字,从2001年的102台,到2010年的5500台,50多倍的整张柳工只用了10年,这是值得业内骄傲的事情。
1998年底,计划做挖掘机的三一重工,开始网罗人才。中国加入WTO,三一加快了挖掘机步伐,2000年生产出了第一代挖掘机SY200,但一方面受大量二手机的冲击,一方面还受宏观调控的影响,生产销售极为惨淡。
集团内部曾多次讨论是否将亏损严重的挖掘机项目下马。但董事长梁稳根态度非常坚决:“一定要坚定不移地把挖掘机做上去!这是我们的使命!”
三一向来是说干就干的企业,有了一把手的坚定信念,三一没有在最困难的时期放弃挖掘机的业务。2002年,经过昼夜不舍的艰苦攻关,三一历史上第一款“履带式液压挖掘机” SY200B诞生。2002年12月3日上午,三一重机第一批3台挖掘机运抵三亚,去三一子公司的一个项目工地上试车。从此利剑出鞘的三一,一路开挂,向中国挖掘机销量之冠冲刺。
2004年4月,一面巨大的横幅出现在了长沙三一总部挖掘机生产车间:大干三个月,完成五百台。一时,工人们轰动了,甩开膀子干。但是,外界的风凉话也随之而来:“三一,疯了!”
可说这些话的人没有想到,三个月之后,五百台挖机真的生产出来了,而且在短短的五年之后,三一挖掘机在中国的销量,超过了卡特彼勒。
徐工的挖掘机发展方式和柳工和三一的挖掘机发展方式迥然不同,我们曾在《国产挖掘机的至暗时刻》提到1994年10月,卡特彼勒与徐工集团合资成立了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合资企业就是组装生产CAT牌挖掘机,起初阶段徐工在这种发展模式中尝到了甜头,没有费太大劲就能赚到钱,卡特彼勒也迅速地打开了中国市场,两者的合作可谓双赢双收。
随着CAT对中国市场和政策熟悉,卡特彼勒已经不再满足于合资形式,而徐工也越来越发现当初的“技术换市场”承诺似乎无法兑现,合资企业只是组装生产,徐工人员能接触到的就是工艺和流程,挖掘机的核心液压,电控,发动机技术几乎接触不到,甚至这些技术连中国的大门都没有进,仍停留在美国本土及日本卡特彼勒公司。
于是徐工开始打起了自己的算盘,其实徐工之前就研究生产过挖掘机,后来合资后就将自己的挖掘机业务剥离出去民营化了。随着对合资公司的分歧,徐工又捡起了挖掘机业务,由于合资公司只生产大中型挖掘机,这给了徐工一定的空间,徐工也开始从研究小型挖掘机开始。2006年决定开始做小挖,2007年就出了样机
2008年,徐工集团组建了自己独资的挖掘机生产企业——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从小型挖掘机开始逐渐向大型挖掘机迈进。
2010年6月29日,卡特彼勒正式宣布,已与徐工集团达成协议,将从徐工集团手中购买其持有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15.87%的股权。
脱离了卡特彼勒的徐工挖掘机并没有像大家预期的那样彻底沉寂,而是经过几年的力量积蓄,开始在挖机领域屡创纪录。
而卡特彼勒也没有因为离开中国企业,而失去中国市场,反而更加重视中国的技术研发,一些核心技术,比如电气,液压,发动机,冷却,结构件等也逐渐向中国转移,目前徐州工厂成为卡特彼勒的旗舰工厂,无锡研发中心也一度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技术中心。
虽然在2000-2010年徐工的挖掘机业务还没有发展起来,距离国产品牌的柳工,三一,山重建机等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徐工在接下来的十年发展非常迅速,时至今日,已经是国产挖掘机的前三甲之一
这个时期不得不提玉柴挖掘机,虽然在2000年到2010年国产挖掘机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大力发展阶段,但是这个时期确实玉柴挖掘机的黄金时期,到2010 年,玉柴重工自主研发的挖掘机多达12 款,与此同时,玉柴重工第5 万台挖掘机成功下线,当时是中国挖掘机的主要出口生产厂家。这在当时的国产挖掘机市场上绝对一个传奇。
除了柳工,三一,徐工,这个时期挖掘机比徐工做的出色的企业有很多,如山重建机,力士德,厦工,临工等,但是其发展方式上无非就这三种,即并购后自力更生;自主研发;脱离合资单干。
这三种方式最显著的特点是背后的企业和企业家有很强民族品牌情结,不被短期利益所,艰苦奋斗,在夹缝中求生存。
2010年前后,我国的挖掘机市场前五名都是日韩企业,而紧随其后的卡特彼勒,沃尔沃等欧美企业也跃跃欲试,想彻底瓜分我国挖机市场。
从1998年三一提出要研发设计挖掘机开始,到2009年销量突破6000台,一举超越全球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卡特彼勒,三一只用了十年的时间。十年的时间让中国企业看到了战胜外资品牌不再是神话,中国人完全可以制造世界上最好的挖掘机。
进入2010年后,三一更是加快了挖掘机生产的步伐。2006年三一重机搬迁至江苏昆山而成立的昆山挖掘机基地已经无法承载三一的巨大的年产量了,于是在2011年10月三一正式在上海临港产业园开建占地1500亩的挖掘机研发生产基地,几个月后,2012年2月正式投产,至此上海临港产业园生产中型挖掘机,昆山产业园生产小型挖掘机与大型挖掘机,两大生产基地年产能达8万台,生产能力全球第一。
也就是在2011年,三一首次夺得全国销量冠军,从开始计划做挖掘机到做到销量第一,三一只用一十三年。
自2011年开始三一已连续九年稳坐全国挖掘机销量第一的宝座。挖掘机市场占有率也从2011年的12.3%增长到2019年11月底的近25%,书写了世界挖掘机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
徐工在和卡特彼勒合资阶段其实属于双赢,但是徐工并没有因为尝到了一点甜头而放弃了挖掘机。合资阶段的2006年徐工就决定开始做小挖,2007年就出了样机。
2008年,徐工集团组建了自己独资的挖掘机生产企业——徐州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研发从小型挖掘机开始逐渐向大型挖掘机迈进。
2010年6月29日,卡特彼勒正式宣布,已与徐工集团达成协议,将从徐工集团手中购买其持有的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15.87%的股权,从此两个伙伴分道扬镳成了实打实的竞争对手。
果断地脱离了卡特彼勒的徐工挖掘机并没有从此沉默,虽然在分家的2010年徐工挖掘机还默默无闻,没有挤进前十,但是徐工的发展速度相当惊人
2013年,徐工挖机产品销量达到9000台,跻身中国国内企业前两强。徐工的挖掘机械产业从2008年起步,至2013年历经5年的时间。
到2019年徐工国内销售量30252台首次超越卡特彼勒成为行业第二名,从脱离卡特彼勒到销量上的超越,徐工用了9年。这些成绩的背后,依托的是徐工集团誉满全球的品牌影响力与强大的产业平台,凝聚着徐工坚持自主创新的不懈努力与坚守装备强国的梦想追求。
柳工在1992年就开始试制挖掘机,并且在满是洋品牌的1990-2010这个时间段仍然坚强的活了下来,从2001年的102台,到2010年的5500台,50多倍的增长柳工只用了10年,而且柳工曾经也一度成为国产挖掘机的领头羊,这是那个年代值得业内骄傲的事情,不过柳工的发展思路是稳打稳算,并没有像三一和徐工那样激进,在2007年被三一以1406的销量超越,又在2013年眼瞅着被徐工超越。
玉柴重工挖掘机历经十几年,依然发展的不错。牢牢站稳小挖市场,然后再2013年后逐渐开发了中挖和大挖产品,玉柴重工算是老品牌挖掘机走的最远的一家了。
在2010年前,挖掘机行业里的合资合作,几乎都是外资品牌的游戏,国产品牌的挖掘机不仅失去了市场,还丢掉了公司。
唯独临工和沃尔沃的合作保留下了临工的品牌,看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沃尔沃没有吞掉临工这个品牌,让更了解中国市场的临工去发展国内市场,挖掘机也是,临工品牌虽然得到了沃尔沃的技术支持,但是技术路线上仍符合中国市场的主流,使临工挖掘机迅速做强。
我们在介绍重卡发展史中,将福田描述为重卡行业里的传奇,而在挖掘机行业,和福田千丝万缕联系的雷沃同样是一个传奇,这个以农业机械为主的企业在挖掘机甚至工程机械行业都是后起之秀。
2006年在青岛黄岛开始投产生产挖掘机,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排进行业前十,其发展速度甚至超越三一挖掘机,它的技术来源是哪里?它的优势又在哪里,说它是个传奇不为过。
一、 技术底蕴不同。挖掘机发展的前三个阶段,我国几乎没有技术底蕴,完全依赖国外技术,甚至是完全copy,技术上没有信心。而2010年后的发展完全是在挖掘机厂家自己的工程师主导之下,并且有一批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工程师。比如三一重工副总裁,三一重机有限公司总经理年戴晴华,曾担任贵阳詹阳矿山机械厂技术处长。该企业我们曾在挖掘机发展的前三个阶段都有提到,是我国最早研制挖掘机的厂家;再说传奇雷沃,机械财经估计也是有几位被挖过来的经验丰富的工程师挑大梁,才使雷沃的挖掘机迅速发展。
二半岛官网、 零部件生产能力不同。经过多年的发展,外资企业扶持起来很多本土化供应商,这些供应商能力的提升,也帮助同行业的零部件厂家水平的提升,如结构件,驾驶室,冷却等厂家已经全部是国内供货商了。
三、 市场体量不同。2000年后加入WTO的中国,在基建和制造业上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也促使了2010的挖掘机市场井喷,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挖掘机市场,这么大的体量给国产挖掘机带来巨大机会,也促进国产挖掘机迅速发展,到如今基本将韩系和日系挖掘机挤下神坛。
到了2020年,国内企业的挖掘机市场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昔日的神坛霸主日韩挖机彻底被国内品牌挤下神坛,请五名已经见不到日韩品牌。
我国挖掘机行业从摆脱国外技术到占领国内市场头把交椅仅仅用了十年时间,可以说在制造业领域属于比较成功的行业,这证明了,在中国,只要脚踏实地的搞制造,十几年时间就能打造世界级的企业。
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占领了国内市场,海外市场,我们同样在和外资企业真刀干,比方在小松的传统优势市场——印尼,三一和徐工已经快要吃掉小松的市场了。